社會住宅不只努力蓋多 更要努力溝通 少些口水多做實事
社會住宅,光是用嘴巴絕對蓋不起來,只有認真的團隊按部就班努力做,才知道當中遇到多少困難,以及要如何克服。
最近,台北市社會住宅的睦鄰戶比例被放大檢視,質疑睦鄰戶比例過高,有「圖利」在地區里民之嫌,對於這樣不當的用詞和惡意的解讀,我們深感遺憾。
社會住宅,過去都被視為鄰避設施,往往在規劃選址階段就遭到居民抗議,甚至直接對市府官員撒冥紙,唯有居民對於社會住宅的品質有信心,才能更順利的推動居住正義。
在推動的過程中,許多公務人員耗費心力與在地居民溝通再溝通,地方政府也祭出種種措施,讓居民能敞開雙手歡迎社宅,保留睦鄰戶即是其中一項,而在地居民保障名額也是各地區里長所積極爭取的,而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宅也逐漸從鄰避設施,變成了在地居民的好厝邊。
以瑞光公宅為例,在規劃興建時遇到鋪天蓋地的壓力跟指責,但北市府頂著壓力,最後成功推動,在在顯示好的政策經的起時間檢驗,瑞光社宅調整在地區里戶申請原則,鼓勵民眾「在地生活」,未來非臺北市民於社會住宅所在行政區有就學就業事實者亦可申請。
政府施政必須從理性、務實層面出發,針對政策進行滾動式調整,使之更貼近社會民情,如何溝通、妥協更是一門藝術,針對社宅分配比例,台北市政府都是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制定,並根據實際施政情形進行調整,若真的對於目前的比例有疑慮,何不在立法院提出修法,從法源上直接制定?
台北市政府社會住宅興辦數量為全國之冠,除了許多公務員的努力之外,也要感謝在地居民的相挺,我們歡迎各方給予意見,但不樂見惡意的過度解讀,畢竟要實現居住正義,沒有執政過的政黨選擇噴口水,但還是努力做事比較實際。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回列表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