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下沒有人是局外人
這幾天,短暫的豪雨狂炸不只造成多處淹水,氣象局也針對18個縣市發布豪大雨特報。降雨量只要超過城市容受度、排水系統的上限,有很大的機率會積水、淹水,這是每個城市都會面臨到的問題。
在極端氣候面前,沒有人是局外人,「治水」的概念已漸漸轉變為「雨水共生」,要讓台北可以儘快排水,利用「滯洪」及「保水貯留設施」增加容受度,打造一座「海綿城市」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態度。
以柯主席主政的台北市為例,因應水災、旱災及熱島效應等極端事件,都有足夠的忍受力及恢復力,確保城市韌性,從106年起至今,北市增加約「8萬平方公尺的人行道透水鋪面」、「9萬平方公尺的車行透水鋪面」及約「18萬平方公尺公園綠地透水鋪面」。
同時,也採取「上游保水、中游減洪、下游防洪」的整體規劃,有效改善都會區排水問題,目前田園城市基地總面積也超過 #19萬平方公尺,
透過改善路面、推動生態公園,更推動屋頂庭園等保水的概念,屋頂可以降溫、地面可以降溫、公園也可以降溫,達到因應極端氣候變遷的目的。
除了打造韌性城市,硬體建設北市也不遺餘力,例如辛亥營區滯洪池、文山運動中心北側滯洪池、福興路排水分流工程等解決淹水問題,針對暴雨釀成局部區域積水的問題,柯主席也會透過一次次的檢討,針對易淹水地點優先處理,例如去年東門捷運站地下道及小巨蛋周邊的檢討就是一例。
如何與水共存,不是一個短期課題,而是一個長期問題,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不是只有清淤挖水溝,而是要有更長遠的規劃。
也許不會在明天被看見、不會在後天被看見,但只要一直做、一直檢討、一直修正,我們相信也許會在10年後、20年後被看見,打造一個城市的「韌性」及「宜居」,就從勤政的每一日開始。
在極端氣候面前,沒有人是局外人,「治水」的概念已漸漸轉變為「雨水共生」,要讓台北可以儘快排水,利用「滯洪」及「保水貯留設施」增加容受度,打造一座「海綿城市」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做的態度。
以柯主席主政的台北市為例,因應水災、旱災及熱島效應等極端事件,都有足夠的忍受力及恢復力,確保城市韌性,從106年起至今,北市增加約「8萬平方公尺的人行道透水鋪面」、「9萬平方公尺的車行透水鋪面」及約「18萬平方公尺公園綠地透水鋪面」。
同時,也採取「上游保水、中游減洪、下游防洪」的整體規劃,有效改善都會區排水問題,目前田園城市基地總面積也超過 #19萬平方公尺,
透過改善路面、推動生態公園,更推動屋頂庭園等保水的概念,屋頂可以降溫、地面可以降溫、公園也可以降溫,達到因應極端氣候變遷的目的。
除了打造韌性城市,硬體建設北市也不遺餘力,例如辛亥營區滯洪池、文山運動中心北側滯洪池、福興路排水分流工程等解決淹水問題,針對暴雨釀成局部區域積水的問題,柯主席也會透過一次次的檢討,針對易淹水地點優先處理,例如去年東門捷運站地下道及小巨蛋周邊的檢討就是一例。
如何與水共存,不是一個短期課題,而是一個長期問題,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不是只有清淤挖水溝,而是要有更長遠的規劃。
也許不會在明天被看見、不會在後天被看見,但只要一直做、一直檢討、一直修正,我們相信也許會在10年後、20年後被看見,打造一個城市的「韌性」及「宜居」,就從勤政的每一日開始。
回列表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