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表現齊讚揚 扎實訓練需科學!民眾黨團籲:政府應重視基層運動科學培訓
東京奧運開幕4天來,台灣進帳6面獎牌,創歷屆奧運新高,但是我國對運動競技選手的保障、培育資源仍不足。台灣民眾黨團副總召高虹安、幹事長蔡壁如,以及體育選手出身、也是體育教練的民眾黨桃園區服務處主任陳品杰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執政黨政府,選手真正需要的是系統性培訓,而非錦上添花的沾光。
 
立委高虹安表示,國際趨勢採科學化訓練、重視運動醫學的方向,除了頂尖運動員外,國家基層培訓是否有充足的資源發展?放眼世界體育表現優異的國家,例如英國並沒有發放奧運奪牌獎金,但英國近幾屆的奧運表現卻名列前茅;由此可知除了獎金的激勵因素外,對於選手的訓練、基礎訓練設施的完備程度,以及科學化訓練跟運動醫學的發展,都是影響競技運動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運動培訓環境根基穩不穩固對於競技的表現有著高度關聯。
 
高虹安指出,與其編列鉅額獎金畫出多數選手永遠「吃不到的大餅」,提升整體訓練品質可能更能讓所有運動員充分提升運動表現,給予他們進入國際競賽的門票,才是穩定發展的根基,最關鍵的重點就在於「各年齡階層運動員的訓練科學化」。高虹安強調,我國編列國光獎金激勵選手非常好,支持這樣的作法,但同時政府更應思考國家編列這些預算,是否有幫助到基層選手本身的發展。以目前運發基金預算來看,培養運動人才與訓練環境改善計畫,編列了約33億元,非亞奧基層人才培育計畫9億元;針對頂尖選手還編列了亞奧運、世大運選手培訓計畫6億500萬,東京奧運黃金計畫2億9450萬,2024巴黎奧運計畫3億元;但這些經費除了獎勵補助金之外,許多都是直接委託執行,我們很難看到教育部在其中的長遠政策規劃。
 
高虹安強調,我國若連符合國際水準的運動科學實作環境,以及運動科學師資都不足的情況之下,教育部如何培育人才?呼籲政府未來相關經費應再檢討調整,扎實地投入師資培育。一般學校教師(包括體育教師)都有師培學程,主管競技運動的單位也應花時間和資源,建立專業運動科學訓練的教練師資培訓系統,讓未來的教練人才能具備國際水準,而非困在傳統體育課程的框架中。
 
立委蔡壁如表示,近年台灣開始逐漸重視「運動科學」,但從目前預算投入的方式可以發現,雖然國訓中心、高等教育機構可能有運動科學的資源,但基層恐怕很難獲得這樣的資源,甚至可能連基本的設備都不足。之前發生柔道男童遭教練重摔不治的事件時,許多立委呼籲基層訓練科學化,並且體育署規定校隊每日練習時數不可超過3小時,都是希望透過運動科學,早日突破「土法煉鋼」的情況,讓基層更多選手有機會像這次奧運選手一樣優秀茁壯。
 
蔡壁如指出,「科學」的概念是「是否對於95%的人都有效」,所謂的「運動科學」應該是要能夠明顯幫助95%運動員才對。高委員提到的運動成績優異的國家,對於選手訓練內容的「目的、強度、次數、組數、休息時間」都要根據運動員生理機制的改變來精準的訂定,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這就像是醫生臨床上給予處方都會依照「精準劑量」的治療原則,也就是每一位個別選手,都能得到最佳化的實際幫助。
 
蔡壁如指出,國際上的運動醫學跟我們在醫院看到的運動醫學門診並不一樣,大部份在醫院看到的其實僅是骨科,這是我國未來可以慢慢追上的方向。全世界所有的職業中,只有運動教練跟醫生一樣,在大量人體身上進行長時間的處方介入,因此運動醫學、運動科學的角色在於能夠協助運動教練透過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體結構,訂定適合不同個體的訓練處方,能預防運動傷害,又能精確有效確保運動員提升能力,國家預算應該投入在運動科學與師資培育,才能讓整體選手有效提升實力,希望未來從根本建立選手從小到大的優良訓練環境,為選手創造更多進入國際舞台的機會
 
桃園區服務處主任陳品杰指出,國際奧運憲章裡明確說明「各國政府不得干涉奧委會」,讓主管機關能監督的力道有限,加上只適用規範密度極低的人民團體法,因此就形成所謂的封閉體系,讓各協會被特定人士、群體把持。在民眾要求體育改革的呼聲下,立法院於2017年全面修正國體法其中第32條第1項就規定,各協會須開放給所有民眾參與,且在第39條第1項明文有罪確定者不可擔任理事長外;更於第36條第1項明文,理事長不得任命配偶、三親等內血親、姻親為專任工作人員,以期打破各協會的封閉與私有化現象。但在修法後的選舉,卻出現人頭會員、互相灌票等弊端,且這些人士都被判緩刑,現今的運動協會是否已屬公開、透明,必須要打個問號。
 
陳品杰強調,當務之急是選手代表國家出賽時,運動協會與選手間應立下白紙黑字的契約。尤其是針對受傷後的醫療費用等事項爭議重重,故如奧運這類大賽,或應由體育署先訂定一個制式契約,再交由各運動協會與選手為契約的修改與訂立,如此才能讓選手無後顧之憂,此外體育署更有需要獨立機關發展管理,才能真正踏實呈現體育轉型。
 
民眾黨團強調,選手真正需要國家給予的協助,是系統性且重視根基的培訓。大家不希望看到,台灣像郭婞淳或戴姿穎這樣的全球頂尖好手只有少數幾位,未來應要有更多像他們一樣有天分的選手站上世界舞台,因此深耕落實運動訓練科學化、運動醫學專業化到各個競技層級,才能培養更多好手為台灣爭光。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