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氣候,如何避免「菜漲傷民,穀賤傷農」? 民眾黨團籲:政府應利用大數據分析 事前預防災損
颱風是台灣時常遇上的天然災害,尤其是極端氣候造成災情越來越嚴重,甚至造成菜價飆漲的現象,為此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立委張其祿和賴香伶1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想辦法避免極端氣候災害造成嚴重農損,並向執政黨提出如何避免「菜漲傷民,穀賤傷農」的三大訴求,記者會現場也邀請農委會畜牧處科長葉昇炎和農委會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組長陳祈睿共同與會。

立委張其祿指出,上週盧碧颱風引進西南氣流降下豪大雨,造成中南部水患及農業損失災情嚴重,甚至在颱風災害開始前,菜價就先漲了20%,高麗菜一顆飆破200元,甚至到了300元大關。農糧署曾表示,當時蔬菜供應穩定,但受颱風將襲台的預期漲價心理影響,承銷人備貨需求增加所致,且台灣市場太小,一有風吹草動,價格就容易受影響,因此要加強農產品的儲存、加工與銷售,分攤價格遭到操縱或波動的風險。為了處理天氣等因素所產生的菜價劇烈浮動並調節農產品價格,農委會早在2018年已開始建置「冷鏈體系」,避免過度「菜漲傷民,穀賤傷農」的局面。

張其祿表示,1月30日高雄市「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設立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冷鏈物流加工廠啟用,聲稱可讓蔬果增加二倍保存期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更聲稱,冷鏈加工可解決產銷失衡問題,甚至可加工30噸蔬果,從台灣行銷至全世界;政府也擬訂4年85億元的冷鏈補助計畫,盼更多農民一起來翻轉農業及促進升級。但今年一遇上中南部強降雨災情,菜價的劇烈浮動馬上成為冷鏈物流調控機制的期中考,而面對極端強降雨所帶來的巨大農業損失,估計損失金額4億5898萬元,農作物被害面積8551公頃,損害程度21%,農委會只能啟動現金救助,再度以補貼方式處理災害損失。

張其祿以8月15日農委會提出的農業損害報告內容指出,極端氣候導致的災害熱點以嘉義及高雄地區首當其衝,也剛好是此次強降雨面臨淹水主要分布帶,以屏東、高雄及台南+嘉義的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區域農產冷鏈體系或許是可行的策略。此外本次農損中,木瓜損害金額高及落花生的受害面積大,是否需要因區域受損狀況協助農民適當地做轉作?這些都是需要科學及大數據作為參考來做後續處理,也呼籲農委會能提出完整的面對極端氣候的農業戰略規劃。

立委賴香伶指出,3個多月前台灣剛度過56年來最大的旱災,面對氣候異常我們卻只能默默祈求老天能盡快下雨,所幸6月初受惠彩雲颱風及遲來的梅雨鋒面讓我們度過了缺水的危機,但這是一個很大的警示,全世界的異常氣候變化如此劇烈,政府應該重新審視與精進各項防災措施。「水與糧食」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資,也是未來與異常氣候對抗下,人類首要面對的問題,國人剛經歷了大旱後卻馬上臨來大雨的降臨,讓賴香伶的苗栗鄉親也出現許多農損,災後蘇院長在父親節這天前往苗栗視察農損情形,並允諾「從速、從寬、從優」協助農民度過難關,賴香伶代表家鄉鄉親感謝行政院迅速回應,但也藉此要提醒蘇院長對於國家面對天然災害的準備必須要有完整的計畫。

賴香伶表示,世界各國也有很多氣候異常的例子可循,日前據義大利不僅遇上乾旱、暴雨,連大雪、高溫與冰雹通通來報到,造成農業損失至少5億歐元約165億台幣;每當遇上天災時,農、林、漁、牧業者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依據農業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近20年平均每年約有新臺幣123億元的農業天災損失。

而去年109年5月12日農業保險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賴香伶強調,現在農民們有因為農業保險法受到何種類保障?立法光喊口號卻無實質作為,近20年每年約損失123億元的農損數據也沒有建立大數據庫,農委會應成立專業風險評估部門針對各類災損提供事前預防性計畫,數據就在眼前,卻遲遲等著發生損害才來讓辛苦的農民四處陳情尋求救援,接續的挑戰是政府和農民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張其祿表示,面對極端氣候所造成的農業災害及農產價格劇烈浮動,民眾黨團提出三大訴求:
1. 「極端氣候」下應以宏觀科學及大數據調配農產供需系統!
2. 以「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
3. 強化農業保險機制!

民眾黨團表示,農民過去都是靠政府補貼,但面對天災就一直補貼,也非根本之道。在各種區域冷鏈體系及供需調節機制建構的同時,更要提供透明資訊揭露,鼓勵農民避開風險,徹底解決生產過剩或者造成價格劇烈浮動的問題。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