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券齊發振經濟?精準振興才夠力 民眾黨團籲:儘速普及並完善數位支付環境
振興五倍券即將上路,各部會也推出加碼振興券,不過上次三倍券的數位綁定率不佳,這次中央政府強調要擴大推廣振興券數位化。台灣民眾黨團副總召高虹安和立委張其祿今(17)日召開記者會,強調政府應該藉疫情振興機會,建立起台灣完善的數位支付環境,並且將去年農遊券、動滋券、藝FUN券等加碼振興券的錯誤策略與技術性問題進行修正,才能讓政府的振興活水注入到需要的商家和民眾手上。
立委高虹安直言,2020年政府推動數位化三倍券的成績並不理想,相比原本預估有37%民眾會領取數位三倍券,但最後只有7.6%的民眾選擇數位券,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近年來,台灣民眾使用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的比例其實一直在提高,根據金管會統計,2020全年台灣行動支付交易額突破新台幣4230億,年增率達132%。萬事達卡(Master Card)六月公布的「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提到,超過75%的台灣民眾因為疫情而增加了行動支付的使用習慣,現在正是政府最容易推動數位支付普及化的時機,政府應「動起來」想辦法推動民眾使用數位支付。
高虹安表示,從第四次追加預算案中發現問題,經濟部說要提升數位五倍劵領取的比例,甚至喊出數位綁定的人數希望達到20%的目標,而去年3倍券喊出36%的目標,最後數位綁定率還不到8%,大部分民眾還是選擇實體券,不但增加了印製成本,也增加了民眾在領券及消費時接觸的風險;因此在政策上鼓勵提升數位綁定及使用率確實是正確的,但在預算編列中卻不太合理。其中,在「實體券超商配送、郵局配送服務費、物流費、保管費及警力戒護等」這個部分,五倍劵預算(2億5200萬元)比三倍劵(2億1971萬8千元)還要多出3228萬2千元,似乎和政府所說的提升數位化是相互矛盾的,民眾黨團希望政府說清楚,並且名列增加的項目費用。
高虹安指出,除了因為消費者去年尚未養成數位錢包使用習慣,小店家也不習慣接受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許多商家業者不清楚數位錢包的運作跟操作方式。雖然經濟部為了推動好食券攤商使用數位工具,在此次五倍數位券使用期間申請電子支付,並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申請者,但仍有民眾跟高虹安委員辦公室反應,電子支付平台收取手續費,對於傳統小攤商來說並不划算,且只有綁定數位券的前400萬民眾可領取好食券,這些問題都產值得政府思考改進。
高虹安指出,動滋券同樣發生了領券人大量集中在特定行業使用的問題。根據審計部統計,最需要振興的觀賽消費僅佔3.25%,且更有25%的動滋券被用在知名連鎖運動用品商家,雖教育部體育署宣布,今年的動滋劵只能使用於運動場館使用與課程、比賽方面,不能夠購買運動用品。高虹安委員指出並非只有提供服務類非實體商品才叫運動產業,也不是只有出門到特定場所活動,才是運動,所以要呼籲在今年的動滋券應有更完善的執行方式或配套措施,降低振興券過度集中在特定行業或店家的比例,同時也要把使用方法、地點、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定義劃分清楚。
立委張其祿也以藝FUN券為例指出,發行的主要目的應是要振興藝文產業,無論是今年還是去年,藝文產業都是受災嚴重的產業。根據審計部統計,去年文創產業衰退前五名分別是電影、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以及出版業。而去年發出去的藝FUN券僅不到15%被用在其他像展覽或表演藝術等,也就是說拿到藝FUN券的民眾,大概有85%都是拿去買實體物品或看電影。
張其祿表示,去年全世界疫情大爆發的時候,片商把一些電影推遲上映,等疫情趨緩時民眾自然也就會想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了,今年到目前為止排名前幾名的電影,像是《當男人戀愛時》、《哥吉拉大戰金剛》等電影即使沒有藝FUN券,票房還是不比去年幾個最紅的電影少。但反觀受創同樣嚴重,而且大多是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的展覽,或表演藝術相關業者,藝FUN券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餅。因此要呼籲文化部,要避免今年的藝FUN券又像去年一樣高度集中在電影跟圖書出版業,甚至拿去文具店買鉛筆、書包等跟振興藝文產業沒有太大相關的消費。
張其祿直言,農遊券跟藝FUN券、動滋券一樣也有類似的問題。根據審計部統計,去年農遊券約有72%在農漁會買農產,或拿去買特產,而且只要跨區(例如大安區跨中山區)就能夠購買,根本沒辦法刺激到旅遊;但用在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等其他場域都占不到10%,還有約1成符合收券資格的業者,甚至完全沒有收到任何農遊券。
張其祿表示,各部會發行的加碼振興券其實大多有四個核心問題,首先是集中在特定行業,並且多數購買實體物品,服務性消費少很多;再來是高度集中在大型、連鎖商家,小型、自營業者因無力負擔行銷團隊,並且遇上數位交易的建置不足等問題難以受惠;接著是消費券實際振興效益不明,沒有嚴謹的研究與統計結果,政府僅有一些說服力不強的成果展示;最後是商家數位支付因數位化手續費問題,導致商家使用意願低,讓數位五倍券使用率下降,紙本券行政成本才降不下來。
民眾黨團呼籲,疫情帶來了危機,同時也有轉機,台灣更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振興的機會,協助小型商家接受並建置更多數位化的支付工具,讓行動支付、電子支付能更全面地普及到民眾的生活。
立委高虹安直言,2020年政府推動數位化三倍券的成績並不理想,相比原本預估有37%民眾會領取數位三倍券,但最後只有7.6%的民眾選擇數位券,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近年來,台灣民眾使用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的比例其實一直在提高,根據金管會統計,2020全年台灣行動支付交易額突破新台幣4230億,年增率達132%。萬事達卡(Master Card)六月公布的「行動支付使用習慣調查報告」提到,超過75%的台灣民眾因為疫情而增加了行動支付的使用習慣,現在正是政府最容易推動數位支付普及化的時機,政府應「動起來」想辦法推動民眾使用數位支付。
高虹安表示,從第四次追加預算案中發現問題,經濟部說要提升數位五倍劵領取的比例,甚至喊出數位綁定的人數希望達到20%的目標,而去年3倍券喊出36%的目標,最後數位綁定率還不到8%,大部分民眾還是選擇實體券,不但增加了印製成本,也增加了民眾在領券及消費時接觸的風險;因此在政策上鼓勵提升數位綁定及使用率確實是正確的,但在預算編列中卻不太合理。其中,在「實體券超商配送、郵局配送服務費、物流費、保管費及警力戒護等」這個部分,五倍劵預算(2億5200萬元)比三倍劵(2億1971萬8千元)還要多出3228萬2千元,似乎和政府所說的提升數位化是相互矛盾的,民眾黨團希望政府說清楚,並且名列增加的項目費用。
高虹安指出,除了因為消費者去年尚未養成數位錢包使用習慣,小店家也不習慣接受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許多商家業者不清楚數位錢包的運作跟操作方式。雖然經濟部為了推動好食券攤商使用數位工具,在此次五倍數位券使用期間申請電子支付,並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申請者,但仍有民眾跟高虹安委員辦公室反應,電子支付平台收取手續費,對於傳統小攤商來說並不划算,且只有綁定數位券的前400萬民眾可領取好食券,這些問題都產值得政府思考改進。
高虹安指出,動滋券同樣發生了領券人大量集中在特定行業使用的問題。根據審計部統計,最需要振興的觀賽消費僅佔3.25%,且更有25%的動滋券被用在知名連鎖運動用品商家,雖教育部體育署宣布,今年的動滋劵只能使用於運動場館使用與課程、比賽方面,不能夠購買運動用品。高虹安委員指出並非只有提供服務類非實體商品才叫運動產業,也不是只有出門到特定場所活動,才是運動,所以要呼籲在今年的動滋券應有更完善的執行方式或配套措施,降低振興券過度集中在特定行業或店家的比例,同時也要把使用方法、地點、可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定義劃分清楚。
立委張其祿也以藝FUN券為例指出,發行的主要目的應是要振興藝文產業,無論是今年還是去年,藝文產業都是受災嚴重的產業。根據審計部統計,去年文創產業衰退前五名分別是電影、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以及出版業。而去年發出去的藝FUN券僅不到15%被用在其他像展覽或表演藝術等,也就是說拿到藝FUN券的民眾,大概有85%都是拿去買實體物品或看電影。
張其祿表示,去年全世界疫情大爆發的時候,片商把一些電影推遲上映,等疫情趨緩時民眾自然也就會想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了,今年到目前為止排名前幾名的電影,像是《當男人戀愛時》、《哥吉拉大戰金剛》等電影即使沒有藝FUN券,票房還是不比去年幾個最紅的電影少。但反觀受創同樣嚴重,而且大多是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的展覽,或表演藝術相關業者,藝FUN券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餅。因此要呼籲文化部,要避免今年的藝FUN券又像去年一樣高度集中在電影跟圖書出版業,甚至拿去文具店買鉛筆、書包等跟振興藝文產業沒有太大相關的消費。
張其祿直言,農遊券跟藝FUN券、動滋券一樣也有類似的問題。根據審計部統計,去年農遊券約有72%在農漁會買農產,或拿去買特產,而且只要跨區(例如大安區跨中山區)就能夠購買,根本沒辦法刺激到旅遊;但用在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等其他場域都占不到10%,還有約1成符合收券資格的業者,甚至完全沒有收到任何農遊券。
張其祿表示,各部會發行的加碼振興券其實大多有四個核心問題,首先是集中在特定行業,並且多數購買實體物品,服務性消費少很多;再來是高度集中在大型、連鎖商家,小型、自營業者因無力負擔行銷團隊,並且遇上數位交易的建置不足等問題難以受惠;接著是消費券實際振興效益不明,沒有嚴謹的研究與統計結果,政府僅有一些說服力不強的成果展示;最後是商家數位支付因數位化手續費問題,導致商家使用意願低,讓數位五倍券使用率下降,紙本券行政成本才降不下來。
民眾黨團呼籲,疫情帶來了危機,同時也有轉機,台灣更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振興的機會,協助小型商家接受並建置更多數位化的支付工具,讓行動支付、電子支付能更全面地普及到民眾的生活。
回列表